(通讯员:陈小燕)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集体记忆,是端午节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湘东镇作为临水而兴的城镇,举办龙舟赛已有数百年历史,当地龙舟文化底蕴深厚,已经深深融入当地民众的精神血脉。
然而,受“女子不能上龙舟”传统禁忌的影响,在湘东近百年的龙舟赛事中,女性都被排斥在外。民间传统习俗认为“当舟做成龙形时就被赋予了神性,女性坐在龙上,岂不有亵神明”。但是这一延续数百年的传统格局在近两年发生了历史性突破。2024年,湘东镇鲲鹏社区首次推出女子龙舟表演赛,初步打破了女子不能上龙舟的传统禁忌;2025年,湘东镇联合鲲鹏和云程两个社区组建女子龙舟联队,并且以正式竞技队伍的身份参与主赛事,实现了从“禁忌”到“表演”再到“竞技”的关键性角色转换。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内在机制和深层意义,笔者深入湘东镇参与观察了女子龙舟队的训练过程,见证了她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训练场景;通过与女子队员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了她们参与龙舟运动的动机、面临的挑战以及内心的感受;同时,还通过与带队教练交流,了解了女子龙舟队组建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推动机制。

(女子龙舟队排练现场,作者摄)
一、女子队的组建过程与动机
1.社区发展需求催生的创新举措
“百年历史百年文化,这是湘东的第一支女子龙舟队”教练邓辉的话语道出了这一突破性的历史意义。鲲鹏社区成立于2023年11月29日,其所辖范围内的大多数居民都是由排山、东桥等村的居民因拆迁而来,或者是因为家中子女在附近上学而迁居至此。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社区,面临着知名度不高的现实困境。“刚开始的时候,附近的很多居民都不知道鲲鹏社区在哪里”,邓辉说道。
为了更好地服务附近居民,让他们能够就近办理各类手续而无需返回原住地,鲲鹏社区决定借助龙舟赛这一盛大的传统文化活动,通过组建女子龙舟队这一创新举措来提升社区知名度,让更多居民认识到有这样一个社区和党支部可以为他们提供便民服务。
2.外界经验启发的观念突破
组建女子龙舟队的灵感来源于外界经验的启发。邓辉作为鲲鹏社区党支部委员并且有着十多年的龙舟经验,在外省参赛时发现许多国际赛都设有女子龙舟队以及男女混合赛项目,这让他意识到“女子也是可以上龙舟的”,这种跨地域的文化交流为打破传统禁忌提供了重要的观念支撑,加之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开放,更坚定了他组建女子龙舟队的决心。
通过在社区发布倡议书的方式,最终成功组建了这支具有历史意义的女子龙舟队伍,共有46人报名,经过筛选后确定了24名正式队员。

(女子龙舟队招募倡议书,邓辉提供)
一、训练过程的艰辛与坚持
1.高强度的集中训练
自举行下水仪式后,女子龙舟队便开启了每日的高强度训练。由于训练时间比较短且集中,队员们每天需要进行三次训练,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两小时左右。烈日下的训练让她们的衣服一天要换三四遍,手上都磨出了水泡。
2.龙舟精神的传承与体现
面对如此艰苦的训练,当笔者询问队员们是否觉得值得时,其中一位队员坚定地回答:“这就是传承,就是龙舟精神。龙舟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累,要团结一心。要么就别来,来了就不要想着走”。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队员们对龙舟文化的深度认同,更展现了她们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的坚韧品格。

(女子龙舟队在烈日下训练,作者摄)
二、社会反响与影响
1.网络传播的积极效应
笔者观察到,在训练闲暇时,许多队员都热衷于将自己参加龙舟训练的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这些自发的传播行为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影响,队员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训练视频获得了外界大量的关注。叶姐在访谈中自豪地表示:我有个抖音都有500多个点赞,评论基本上都是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一般评论的人都是对龙舟很感兴趣的。
2.社会认同的显著提升
女子龙舟队的成立不仅在网络空间引起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也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正如队员们所说:“很多人都认识我,在我爸爸妈妈面前就会说哎呀,你女儿去划龙舟了,好厉害哦,因为以前百年来,湘东从来都没有出过女子龙舟队。”这种社会认同不仅提升了队员们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传统观念的转变。
四、总结
湘东镇社区女子龙舟联队的成立标志着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在性别参与层面的重大突破,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性发展。她们的实践证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应该成为性别平等的障碍,而应该在包容和创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