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15年元月湖南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在浦市古镇建立第一个学术田野基地起,熤园的师生们通过田野工作,对浦市的地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的挖掘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推动了浦市古镇旅游的发展。为了继承熤园的学术传统,拓宽浦市文化研究的版图,年轻学子们在暑假期间进一步地对浦市传统文化进行了探索与调查,现将调查过程分享如下。
一、浦市人的私塾
在明清时期,浦市人因水运致富,因商业致富,因矿产致富,积累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财富。“黄鹤楼飞金、施粥数月、雇弱刨木”等等这些或是传言荒诞,或是真事确凿的故事体现了浦市人所拥有的巨大财富。浦市人在坐拥巨大财富后,有尽情挥霍、声色犬马,也有精打细算、囤积居奇,但浦市人却从来没有忽视对教育的“慷慨”与“投资”。
沅江流经浦市,为明清时期商业要道
清朝中期,由张时玉的曾祖父张经石创办了观澜书院,清末改为官办高等小学堂,为现浦市镇第一中心完全小学的前身。据记载:“一进校门….左右两边是半圆型拱门,里面便是教室…左边教室对面是观澜庭,站在观澜庭内可以看到两亩多的大池塘,清水悠悠”,但笔者前往浦市一小,除升旗台基座上有一块“官办高等小学堂”的石碑外,丝毫没有了往日的遗存。在详细询问后,这里已经改成了幼儿园,原小学部已经全部转到了新的校区。
浦市一小,原官办高等小学堂
现在的浦市幼儿园
浦市镇的李家书院,是炼铁致富的李家为子女教育所建造的私塾。据记载,李家“子女多请老师在家教书就读,后男儿外地深造,功名有成,李家同时出了五个县令,浦市百姓,人人传颂,常对自己家族说道要像李家一样多出人才”。笔者前往时,因李家书院整体建设,无法进入参观,询问相关人员得知,李家书院将改造为饭馆或茶馆,或许再次开放之时,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浦市二中的前身志仁中学,是浦市人姚少安主持创办的一所私立中学。在1946年抗战胜利后,浦市兴华中学停办,部分学生们面临着失学的情况。姚少安为了让学生们能继续在这所学校学习,以私财接办,并改名为志仁中学(以其父姚志仁的名字命名),后经沧桑,现为泸溪县浦市二中。同时,姚家也有自己的私塾,现因姚家书院现属私人房产,居住者将书院上锁且不允许外人参观。
志仁中学旧址,姚家觉庐
二、浦市文人的知行合一
时至今日,尽管浦市的大部分私塾、书院已经难以探查其教育活动与精神内核,但当时浦市文人多以教书育人为业,或许能从这些浦市文人身上了解浦市的私塾教育。通过阅读浦市文人的相关记载,笔者发现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浦市文人们的知行合一。
浦市文豪汪魁生于清朝中晚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饱读诗书,五百两白银可替他人考举,包中举人,但因其厌恶清政府的腐败,不入朝廷为官。但传说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在武汉开办冶炼金厂时,他知道后马上赶往武汉,接受了八卦炉的工程,亲自设计、施工,成功建成八卦炉,冶炼出了金子。事后不要朝廷的半分奖赏,继续回到了浦市教书。
浦市第三代文人印佛痴,有一目观三行,过目能背的本事,在民国时期以教私塾为业,能写一手好字。民国十八年溆浦龙潭肖家修建一大院,有门四十八,为显耀家庭的富裕,要求每门写一对联,与门的用意符合,并限两日做好。彼时无人敢承接,后经人提醒,可请浦市印佛痴先生。印先生到来后,认为自己并非卖字之人,做之前需定好价,一块银洋一幅,并包三餐酒,谈妥后三日后上梁,观看之人皆赞不绝口。
浦市老协的前会长、中学教师、湖南师大的田野调查导师章明非先生,用现任高会长的话形容:“是一个爱管闲事的老头”。有人来浦市游玩,他主动且无偿充当导游;有人来浦市寻亲,他不顾身体上的疲惫陪同、引路;街道上有什么纠纷矛盾,他第一时间进行调解。高会长告诉笔者,章老先生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在文革结束后急需教师时,积极响应号召,重新走上教师岗位。多年来章老先生将自己整理搜集的资料集结成《浦市杂记》一书,弥补了汪魁撰写的《浦市史话》遗失的遗憾。令笔者深感遗憾的是章老先生在去年浦市踩桥会时,不顾高龄与身体的虚弱,跟随活动的队伍步行,晚上回家后病倒,于今年年初去世,我永远失去了向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请教的机会。
浦市文人思想与行为也深深地影响着这座古镇人的一言一行,有辛亥革命元老、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老师廖名缙,为国家之兴亡“文武双修”,为革命之事业呕心沥血,为中华之振兴创办《船山学报》;有革命烈士程涛、姚鉴雪的不屈斗争,慷慨赴义;有商业翘楚姚少安的支援抗战,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有艺术家陈依白悉心钻研,不畏挫折,为国家培养大批辰戏人才。这些行为与认知一致,与良知一致,积极践行自我认知与良知的“知行合一”精神,推动了一代又一代浦市人的先前发展。
浦市是一座以商业发展起来的古镇,浦市人在商业方面的“知行合一”更具有一定特色。浦市人做生意,都比较热情诚信,能主动地推销自己的商品,招揽客人,并且都具有一定的商业能力。卖酥糖的老人不仅热情地介绍酥糖种类、开店历史,还能取出一小块给笔者尝味道;卖水果的老婆婆向笔者推销应季的水果,并能迅速地心算出我们旁人要用计算器算出的金额;饭店的老板能与我谈论长沙的餐饮。最为重要的是浦市人在从事商业时有自己的良知,践行自己的良知,有不弄虚作假的商业诚信,这或许历史上的浦市人在商业上有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新一代的浦市人也能在现代的商业活动中有所建树,用高会长的话说得益于“耳濡目染”。高会长的女儿现今在北京有自己的店铺,说起自己的女儿,高会长觉得“她不怎么会读书,但她从小就能帮我看店”,“和她说了一套碗不能拆开卖,她九岁时一上午能卖掉好几套”,“比起我女儿,我儿子就看不了店,他不会做生意,但他会读书,在学校教书病退后,去温州一个工厂露了一手,老板聘了他做厂长”。高会长谈起自己的儿女,一时间就打开了话匣子。
四、小结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作为如今响彻三湘大地的一句话,鞭策着我们所有湖南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发扬敢想、敢做的实干拼搏精神。浦市人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核,在不断地濡染、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浦市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浦市人的内省过程,影响着浦市人行为方式,令浦市人敢想,也敢做。同时,知与行的不断转换,也让浦市人明白了一个人的认知,或者是说一个人的“三观”认识,将对其人生造成关键性的影响,而这或许也是浦市多私塾、书院,浦市人重视子女教育的关键原因。浦市的这种知行合一的精神,在宏观上是湖湘精神的组成部分,启发着我们所有湖南人、所有中国人敢于做斗争,不畏惧做斗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给世界的宝贵精魄。
笔者在浦市的一家餐馆吃饭时,老板娘得知笔者已经硕士毕业,连连说要我向他的儿子传授学习的经验,笔者便问起了他儿子的学习情况。“哎呀,他的学习成绩也一般般……今年考起了(高考)在长沙的那个警察学校,我们全家上个月还一起去长沙看了这个学校……他觉得这个学校好,学风特别的好,管的也很严,就像换了一个地方读高中…..”在述说的同时丝毫也掩饰不了脸上的喜悦和自豪,同时也对我说:“阿姨今天做了不少青菜,你去多夹一些吃…...像你这样,学习这么好,不要有那么多压力,你身上的好多优点你自己都看不到的…….”。在念叨的同时,他的丈夫微笑着从后厨出来,端上了我点的菜,满满一盘子的牛肉。
(作者为巴基斯坦国立旁遮普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2018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