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谭必友(教授)
近年来,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力,尤其在国内大循环为主发展格局的宏观背景下,广大乡村不断涌现出新职业,如农业经理人、研学旅行指导师、民宿管家、无人机飞手、农机维修工、乡村建筑工匠等。它们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乡村职业的固有认识,更适应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正逐渐占据乡村大舞台的“C位”。
田野规划作为一项新兴的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与专业研究机构的关注。为推动这个工作尽快成为社会认可的工作,2023年7月3—8日,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邀请国内有着长期从业实践的专家学者,举办了一场为期6天的线上学术沙龙。学者们就“田野规划”的命名、工作领域等问题畅所欲言,形成了很好的共识。现将这场学术沙龙重要观点,简要整理并分享,请同行专家予以批评指正。
一、关于“田野规划”职业的提出
2023年7月3日,权博博士提出是否存在“田野中国”这样的新兴职业?权博当时的依据,是熤园团队在湘西州泸溪县浦市古镇、保靖县黄金茶场等开展的田野调查及其产品策划与规划,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为当地利用传统文化谋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认为,类似于熤园团队这样的工作在中国是很普遍的现象,这些工作应该加以职业化规范与提升。这个提议得到谭必友教授的积极回应。于是,由谭必友牵头组建了讨论微信群。谭必友随后对这个职业进行了初步概括。
【传统文化田野规划师】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然后对田野调查成果加以规划利用,使之满足人们幸福生活的目的。
最初层次的规划工作类似于传统的风水踏勘。规划师通过田野调查,收集一个建筑、一个村落有利的不利的环境元素,然后对这些元素加以整理应用。
第二层次的规划工作,就是为已有土特产品开展传统文化田野调查,为产品再塑型、再赋能。
第三层次的规划工作,就是为传统文化产品化或产业化开展田野规划。包括非遗申报。
第四层次的规划工作,为区域传统文化开展田野规划,使传统文化为区域振兴、为乡村振兴服务。
第一类规划师与后三类规划师有一定的区别。第一类规划师更多的是运用传统的国学理论与方法,如传统的易学。后三类规划师更多地运用现代的田野调查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但大家都同属传文田野规划,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融合,求得更科学发展。
传文规划师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推手。我们借此平台,推动传文规划师成为社会上新兴职业类型。
二、关于“田野规划”的命名
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调查、整理,并加以有效利用,这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工作。也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的工作。参加讨论的众多学者都希望推动这一工作领域被社会正式接受,甚至进入“中国职业大典”。那么,问题来了,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这个工作领域的标准名称怎么确定?
最初谭必友认为应该叫“传统文化田野规划”、“田野文化规划”或“文化田野规划”。但有学者提出,建设部已经有一个“乡村规划师”认证。田野与乡村容易混淆。
谭卫华提出,是否直接用“文化规划师”。“田野只是我们文化规划师的技能,不用田野包含可以更广。”
厉久山提出:“田野学极简洁,活脱!何必加文化!”
袁东辉提出:“文化即包含传统文化,也包含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来的新文化,所以不加传统二字甚妙。田野二字是否有更深层的的含义呢?”
谭必友认为:“田野二字表明对文化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田野调查,或者实地调查。田野是我们学科的一个专用词,就是实地调查。加上田野两个字,可以把我们的工作与旅游行业的文化策划区别开来。”
袁东辉回应:“名字不用提及文化,田野学本来就有文化,很棒”
权博提出,是否用“田野文创”更好?学者们为此对“田野文创”与“田野规划”进行了辨析。
谭必友说:“文创更强调单个作品。”
田开元则认为:“规划更强调可持续发展。”
王执仲认为:“田野调查,田野文创,落地的是田野规划,接地气。”
最终“田野规划”这个词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认为这个词更符合这个职业的内在特征。
三、关于“田野规划”的涵义
如何定义田野规划?
马阳首先对田野规划下了一个定义:“田野调查是研究方法,也是工作的重点,以(人类学民族学视角的)文化为切入点,以期焕发乡村/田野的现代价值(学生拙见)”。
马阳提出的定义得到众多专家的一致肯定。
谭必友补充:“后面这句话再修改一下。田野调查是研究方法,也是工作的重点,以(人类学民族学视角的)文化为切入点,以期焕发传统文化及其产品的现代价值”。
袁东辉进一步提出完善意见:“后面这句话再修改一下。文化田野学,以田野调查为基本研究方法和工作重点,从人类学、民族学的视角切入文化的起源,发展,运用符合新时代社会规律、市场规律的应用方法,激发传统文化及其产品的现代价值。”
谭必友为此提出一个更加简洁的概括:“田野规划是基于田野调查,运用符合社会规律、市场规律的创新方法,释放传统文化能量的文化整理、创意与规划的工作。”“田野规划师是经过田野规划职业认证的技术人员。”
在谭必友概括的基础上,袁东辉再次提出修正意见:“田野学是基于田野调查,运用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市场规律的创新方法,释放传统文化能量的文化整理、创意、创作与规划的一门学科。”“田野规划师是学习田野学,运用田野学,通过田野规划师职业认证的专业技术人员。”
袁东辉不仅仅是规范了田野规划师的职业涵义,同时,也提出了“田野学”的学科设想。他随后对自己的定义做了再次修正:“田野学是基于田野调查,运用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市场规律的创新方法,释放传统文化能量的文化整理、创意、创作与规划的一门学科。田野规划师是学习田野学,运用田野学,通过田野规划师职业认证的专业技术人员。”
学者们对田野学、田野规划学提出的定义为我们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关于“田野规划”在当前的积极意义
作为社会上的一种工作领域,田野规划虽然是刚刚被提出来,但专家们对其社会作用也提出了初步看法。田开元认为,“我想,田野是相对室内(校内、图书馆内、实验室内、办公室内、研究所内……)而言,因此走出室内而直面社会的研究,皆可视为田野作业、田野考察、田野研究……”。“今年,国家重新倡导调查研究,也在强调从政者要走向室外”。
五、关于“田野规划”研究的预期
谭必友建议:
“对未来发展的预期第一步,挂靠学会成立专委会第二步,搞一期高级研修班,讨论学科规划,教材编写等第三步,开展规划师培训。”
袁东辉提出,成立田野学研习会。“做这个事情必须有一个核心,谭教授前期探索颇多,并打下了理论基础,创立了内核,我个人代表我个人提议,希望您担任‘田野学研习会’筹备委员会会长,由您来协调各项事情,推动田野学,田野规划师,田野学研习会早日创立,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同时建议:“成立田野学研习会,研究发展田野学,推广应用田野学,整理相关理论,进行实践探索,编撰相关书籍、教材,推动田野规划师纳入国家职业大典。”“我作为我公司法人,承诺我公司愿为首批团体会员,我个人愿为首批个人会员。”
袁东辉的提议得到众多专家赞同。田野规划是在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自觉的时代大潮下发展起来的事业,得到了世界上各民族的欢迎。总结这个事业的发展经验,促进这个事业朝着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受社会与市场欢迎的方向发展,是学者的职责所在。我们将持续进行相关学术讨论。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下一期的学术沙龙。
一审:周文丽
二审:谭卫华
三审:谭必友